漯河市 - 区域位置
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,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,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。地理坐标为北纬33°24′—33°59′,东经113°27′—114°16′,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。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,东55公里是周口市。
漯河市 - 面积人口
全辖区总面积为2617平方公里。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2.9平方公里。人均公共绿地13.1平方米,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3.9%。辖郾城县,临颍县,舞阳县和源汇区,共有51个乡镇,4个街道办事处,1281个村。年末总人口为251.10万人。出生率为10.02‰,自然增长率为4.91‰。
漯河市 - 行政区划
截至2005年12月31日,漯河市辖3个市辖区、2个县;全市共有7个街道
漯河市 面积2617平方千米,人口257万(2003年)。
源汇区 面积202平方千米,人口30万人。邮政编码462000。区人民政府驻老街。
郾城区 面积413平方千米,人口47万人。邮政编码462300。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。
召陵区 面积405平方千米,人口48万人。邮政编码462300。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。
舞阳县 面积776平方千米,人口61万人。邮政编码462400。县人民政府驻舞泉镇。
临颍县 面积821平方千米,人口71万人。邮政编码462600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
* 此处面积、人口数据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(2005)》,人口截止2003年底。
漯河区号:0395
漯河市 - 历史沿革
漯河历史悠久,早在8000多年前,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,
早在新石器时代,先民就在漯河定居生息。南北朝时,北魏在此筑奇雒城,设南颍川郡。明嘉靖十九年(1540年)建螺湾河镇;嘉靖二十一年,改“螺”为“漯”;嘉靖三十三年,曾名“螺湾店”,是郾城县11个集镇之一,为重要津渡。清咸丰二年(1852年)修源汇寨。民国初年改称“漯河镇”,俗名“河上街”。1948年置县级市,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,1992年被省定为内陆特区,1994年确定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。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,辖区由原来的郾城、临颍、舞阳、源汇区“三县一区”调整为郾城、源汇、召陵三区和临颍、舞阳二县。
史载,南宋绍兴十年,宋抗金于郾城,即著名的“郾城大战”。1904年,平汉铁路部分通车,漯河车站投入运营。1927年,国民政府二次北伐,唐生智部与奉系军阀在漯河、郾城、临颍激战,奉军伤亡万余,溃走许昌。1944年5月5日,漯河被日军侵占。1945年9月20日,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签投降书。1947年12月19日,由陈赓兵团四纵队解放。1948年1月,建立市人民民主政府。1975年8月,境内连降暴雨,沙、澧河决堤,造成重大洪水灾害,乌兰夫率中央慰问团来漯视察。
1986年1月18日,国务院批准,漯河市升为地级市,原许昌地区所属的偃城、舞阳、临颍3县划归漯河市管辖。
2000年,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:漯河市总人口2262404人; 源汇区 304105 舞阳县 498970 临颍县 632427 郾城县 826902 (按当年行政区划;单位:人)
近年来,在河南省委、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漯河市委、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,居弱图强,励精图治,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。“八五”时期,漯河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;“九五”时间,全市GDP年均增长12.1%;2002年,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,按综合实力排序,漯河位居第71位;2004年,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85亿元,增长14%。
2003年7月,漯河有批跨入“中原城市群”行列。市委、市政府以此为契机,审时度势,确立了“在中原城市群众加快经济隆起、建设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、提前5年实现全面小康”三大目标。2004年12月,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完成,在漯河发展史上又掀起了崭新的一页。漯河市委、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,抢抓新机遇,增创新优势,高树新目标,实施新创业,一个经济发达、文化繁荣、社会文明、生态良好、人民幸福的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2004年,根据《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》(2004年9月7日 国函[2004]69号)和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》(豫政[2004]61号):(1)撤销郾城县,设立漯河市郾城区、召陵区。(2)将原郾城县的城关镇、孟庙镇、商桥镇、裴城镇、新店镇、龙城镇、黑龙潭乡、李集乡和原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,郾城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。(3)将原郾城县的老窝镇、召陵镇、万金镇、邓襄镇、姬石乡、青年村乡和原源汇区的天桥街街道、翟庄乡、后谢乡划归召
2005年12月,漯河市政府批复:经省人民政府批准,同意撤销翟庄乡,设立翟庄街道,辖原翟庄乡行政区域,街道办事处驻中山路与黄河东路交界处;同意撤销孙庄乡,设立沙北街道,辖原孙庄乡行政区域,街道办事处驻黄河中路。
漯河市 - 气候河流
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冬季寒冷干燥,夏季高温多雨。年平均气温为14.7℃。日照时数为2181小时。年降水量为786毫米。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流径,均属淮河水系,主要有沙河、澧河、颍河等,沙河自发源地——鲁山县伏牛山脉石人山下,东流经宝丰、平顶山,叶县至舞阳县章化乡河湾村入境,在漯河市区小宋庄村东澧河汇入,流至郾城县老窝乡大路李村出境,又东流经商水,周口,项城、沈丘,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。全长106.6公里,流域面积19117平方公里。澧河发源于方城县四里店以北柳村沟。经叶县、至舞阳上澧河店入境,在市区于沙河交汇。境内长67公里。颍河从发源地登封县少室山、至临颍县,经郾城东流,境内长45公里。
漯河市 - 自然资源
漯河市自然资源主要有土地、岩盐及河沙。据统计, 全市实有耕地16
漯河市 - 旅游资源
漯河市旅游资源丰富,名胜古迹保护较好。东汉文学家、文字学家许慎墓、纪念馆,修葺一新;建于北宋的《彼岸寺经幢》,又称“龙塔古篆”,造形优美,挺拔壮观;著名的具体记载三国魏黄年间,魏公卿将军劝进及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历史经过的,“公卿将军上尊号奏”与“受禅表”两通石碑,由著名的文学家王朗撰文,书法家梁鹄书写,书法家钟繇镌刻,因撰文、书法、镌刻俱绝世称“三绝碑”;曹丕称帝的灵坛“受禅台”;还有北舞渡山陕会馆彩牌楼遗址、贾湖古文化遗址、天下第一桥――-小商桥、
漯河受降路、受降碑、受降亭,在漯河市,虽时经六十年,但这些见证了抗战胜利的珍贵遗迹时时提醒人们珍惜今天,不忘历史。
现在,在源汇区文化局院内,记载着日本投降历史的受降碑静静躺在这里,经常有人来此参观,缅怀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史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战败投降,结束了他们的八年罪恶侵略战争。漯河作为全国十五个受降点中的第五受降区,1945年9月20日,当时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刘峙代表中国政府在漯河山西会馆,现在的漯河二中院内,接受了侵华日军2971部队司令官鹰森孝带领的31560名日军官兵的投降。今年76岁的邢富功老人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。
随后,漯河人民自发捐款,树碑勒石,修建了全国唯一的受降亭,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,并把当时接受日军投降的竹木街改名为受降路。
后来受降亭毁于战火,四块受降碑也仅存一块主碑和大半块残碑,时隔60年,现在的受降路已是车水马龙的城市繁华街道,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,我市已把重建受降亭和受降广场摆上了议事日程。
全国首家“中国食品名城”
漯河是全国首家“中国食品名城”,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和优势明显,现已成为外地农副产品大量调入、食品大量输出的地区。
漯河市 - 经济发展
漯河是改革创新、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,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漯河。漯河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,正在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。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评价漯河是一个充满生机、充满活力、充满希望的城市。第二届中博会在河南召开,
漯河:强势崛起的食品总部
●河南是中国的“大厨房”,漯河更是“大厨房”的核心。通过推动龙头企业产业化工程,漯河将自身的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,培育出了一大批食品名牌、名企。
●食品工业,不仅成为漯河的支柱产业,更成为漯河甚至河南的一张名片。
如果说河南是中国的“大厨房”,那么漯河便是“大厨房”的核心。
近年来,漯河市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,大力发展食品工业,培育出了中国肉类第一品牌双汇集团、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、全国第一家葡萄糖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、分割出口大户汇通集团、绿色食品后起之秀龙云集团和北徐集团等,成为河南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基地市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和首家中国食品名城。
目前,漯河已成为外地农副产品大量调入、食品大量输出的地区,相继被确定为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、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、中国食品名城、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试点市。
市场上,每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;在香港,漯河市出口的肉产品占全港总需求量的1/4;在北京,市民菜篮子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双汇肉制品和龙云无公害蔬菜;在距拉萨300多公里的小镇上,可以买到漯河生产的“澳的利”饮料……越来越多的漯河食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,走上亿万居民的餐桌。
漯河市聚集如此多的食品企业,使漯河获得了“中国食品名城”的称号。
2006年,漯河实际利用外资9506万美元,居全省第6位。新上投资超亿元的项目18个。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漯河,美国杜邦公司、美国泰森集团、日本火腿株式会社、日本丸红株式会社、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金大地、新瑞、中旺、旺旺、康师傅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漯河市投资。
在《河南省“十一五”食品工业规划重点项目》中,漯河市双汇集团、南街村集团、汇通集团、北徐集团、龙云集团等11家企业的20个项目进入了规划,总投资107亿元,位居全省首位。
食品工业,不仅成为漯河的支柱产业,更成为漯河,甚至河南的一张名片。
产业集群
目前,漯河市大力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,形成了原料基地化、产品系列化、加工多元化、销售网络化、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格局。
国内肉食加工龙头企业双汇集团,20余年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“围绕农字做文章,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”,以高温火腿肠起家,并迅速成为市场霸主。
在稳固其行业龙头地位之后,双汇集团又果断出击低温肉制品,并率先把国外先进的“冷链生产、冷链配送、冷链销售、连锁经营”的模式引进中国。双汇围绕生猪屠宰、肉类加工向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延伸,创造了“横向一体化,纵向一条龙”的新型肉类经营业态,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。
同样都是肉食加工企业,汇通集团的发展战略却和双汇不同。在学习、借鉴双汇发展经验的同时,汇通集团把发展的重点拓展到了港澳,成为国内重要的供港澳肉制品生产企业,曾连续两年成为“河南省民营企业出口状元”。
在做大做强肉制品产业的同时,汇通集团也不断纵横延伸产业链条,大力发展速冻、生鲜产业,在业界颇具知名度。目前,“汇通”品牌也跻身为“中国名牌”行列。
在强势企业的示范作用之下,一家名为金运的私营企业,用敏锐的目光
大企业的发展,也带动了本地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。龙云集团、北徐集团、豫汇、恒达、金龙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为食品加工的骨干企业。
骨干企业的带动,使漯河形成了以肉类加工、粮食加工、饮料制造、蔬菜加工等行业为主导,以分割肉、肉制品、面粉、方便食品、休闲食品、饮料、奶制品、酿酒、调味品等50多个系列、上千个品种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。其中,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/年,肉制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/年,其中猪肉制品加工能力占全国25%;年产饮料酒3.1亿升,各类软饮料56.1万吨。
截至目前,漯河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230亿元的企业1家,超20亿元的企业3家,超10亿元的企业6家,超亿元的企业98家。
依托这些企业,漯河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,食品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效应,引来名企扎堆。其中有6家世界500强企业,还有来自日本、韩国、香港、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知名企业。不仅如此,一批国内食品强势企业也相继落户漯河。
漯河已经发展成为食品工业企业的集群,拥有限额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64家,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.4%,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食品工业产值的1/30,形成了粮食深加工、肉类精加工、果蔬加工、饮料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体系